close
患者,自己的,的人,孩子,心理

提問: 潔癖是怎么回事? 問題補充: 超乎常人愛干凈的,是不是潔癖? 医师解答: 超乎常人愛干凈的,是不是潔癖?是的!【簡介】  普通來說,潔癖就是太愛干凈。 一個人愛干凈是好事,但過于注重清潔以至于影響了正常的學習、工作和生活,特別是社會交往,就屬于潔癖。潔癖有輕重之分。較輕的潔癖僅僅是一種不良習慣。可以通過脫敏療法、認知療法來糾正。較嚴重的潔癖屬于心理疾病,是強迫癥的一種。應該求助于心理醫生。【發病原因】  潔癖,很大部分原因來自遺傳,病人中有七成具有強迫性人格,這是潔癖的內在心理基礎,另外外在的社會心理因素也是一種不可忽視的致病因素。有些人在強迫性人格的基礎上,逐漸出現潔癖的癥狀,特別是當進入青少年時期,生理發育上的明顯變化,與社會交往日益密切過程中的不適應,均可導致癥狀的出現和加重。還有一些人是在外界的不良刺激下誘發潔癖,包括長期的精神緊張,如工作和生活環境的變換加重了責任,工作過分緊張,要求過分嚴格,或者處境不順利,常擔心發生意外等;此外還有嚴重的精神創傷,如近親死亡、突然驚嚇、嚴重的意外事故、瀕于災難性的破產等。  值得注意的是,家庭教育對誘發或加重潔癖有著重要作用。有些病人的父母具有強迫性人格,對病人有潛移默化的影響,病人所受的家庭教育較嚴格、古板、甚至有些冷酷,于是病人謹小慎微、優柔寡斷、過分瑣碎細致,與人交往中過分古板、固執,缺乏人情味及靈活性。他們在生活上也過分強求有規律的作息制度和衛生習慣,一切務求井井有條,稍一改變就焦慮不安。有的家長對孩子的衛生要求過高過嚴,逼著孩子反復洗手。這種強烈的暗示作用,對那些具有神經質傾向、敏感內向的孩子影響更大。家庭搬遷、親人亡故、父母或自己離異、性生活不協調等引起的心理緊張、情緒波動、自己或身邊的人嚴重感染傳染病都可成為誘發潔癖的主要原因。   父母管教太嚴孩子易患潔癖,土耳其心理病學教授巴津指出,在孩童時代受到家長的嚴厲管制而無法適時表達個人喜怒哀樂情緒的人,會很容易形成潔癖。潔癖并不是女孩的專利,一些男孩也會患上這種病,有的男孩甚至表現得更嚴重。  大部分患者能指出在他癥狀加劇前所發生的突發事件。如家庭的搬遷、親人的亡故、父母或自己的離異、性的不協調等。由于上述原因引起的心理緊張、情緒波動都可成為誘發強迫癥的原因。患者的性格特點在疾病的發生中也起著重要的作用。據研究,大部分患者都有特殊的性格特征:青年患者大多數非常愛干凈、愛整潔,他們是順從、辦事認真、嚴肅的;成人患者一般時間觀念較強,遵守紀律和制度,生活習慣較到板,遇事過于謹慎、優柔寡斷,不少人可能很迷信。這種性格的人在過分強大的壓力下易患神經癥。【治療方法】  治療:強迫癥的治療多以心理治療為主,輔之以藥物治療。   系統脫敏療法:請患者把自己害怕的東西和場景、經常做的事情,從輕度到重度寫出來,然后每天從最容易的事情入手控制自己的行為,如逐漸地減少洗手的次數和時間。   認知療法:認知療法的關鍵在于教育糾正。教育糾正從幾個方面出發:   1、找出潔癖的原因,用科學知識消除誤解。  2、讓患者改變思維方式,有計劃,先做主要事情。  對于孩子,應和家長配合。采取科學的教養方式,不要對孩子的清潔狀況過分苛求。讓孩子學會控制行為。對孩子好的行為給予及時的表揚和獎勵。   認知療法的主要說法:   1、事實根據:①鄉下那些衛生條件不如城里的孩子身體更健康;②適當地“臟”一下有助于提高免疫力;不經歷風雨,哪里見彩虹,溫室的花朵更經不起考驗;③人只要在這個世界上,就不可能與外界環境隔絕,致病的病原體是始終存在的,人的免疫機能阻止著疾病發作;頻繁洗手/衣對預防疾病沒有太大的用處,大多數病原體用肥皂是殺不死的;④過于緊張和焦慮反而降低人的免疫力,容易惹病;⑤其他病沒得,但強迫正也是一種嚴重的心理疾病。   2、潔癖所帶來的危害超過益處。細菌是人類生活環境的必要組成部分,日常接觸到的眾多細菌對我們的生活與健康是有益的。如果不加選擇地滅菌,就可能給那些抵抗力、適應性、侵襲力強的有害病菌開綠燈,破壞人體內及自然環境的微生物平衡,以致有害的超級細菌大量生存和繁殖。在心理咨詢門診,就有許多有潔癖的人同時還易患口腔潰瘍、腹瀉、感冒、咽炎等疾病。   認知領悟療法:一般而言,強迫癥患者對自己的強迫癥狀尤其是強迫動作,一方面感到麻煩,希望醫生能解除其理性上認為不合理的觀念和行為;另一方面,內心又認為這些觀念和行為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上述潔癖患者即便如此,也好像分裂成了兩個人,一個能根據實際情況,照成年人的邏輯來分析、判斷其病態表現,認為反復洗手、洗衣,費時費力,希望擺脫。另一個則認為,有傳染上癌癥的可能,有必要多洗幾次,這種態度與其實際年齡及所受的教育很不相稱。前者代表理性的成年人,后者不講邏輯,一味盲目恐懼,具有幼稚的兒童心理特點。這兩個人各抒己見,誰也統率不了誰。但患者對這個病理本質特點并無自知之明,若采用談話方式的認知領悟心理療法,啟發患者認識外表癥狀后面的心理矛盾。揭露兒童心理部分的幼稚性,鼓勵他用成人的態度來統率其整個行動,放棄兒童的行為模式,領悟到病理本質后是可以治愈的。   厭惡療法:經常采用橡皮圈方法。即讓患者在手腕上戴一橡皮圈,一旦他即將出現強迫動作或行為時,便讓他用橡皮圈彈自己的手腕數十乃至數百下,一直彈到強迫觀念消失,有疼痛感為止,從而達到抑制強迫行為的目的。   滿灌療法:讓患者坐于房間內,請其好友或親屬當助手。患者全身放松,輕閉雙眼,然后讓助手在患者手上涂各種液體,如清水、墨水、米湯、油、染料等。在涂時,患者應盡量放松,而助手則盡力用言語形容手已很臟了。患者要盡量忍耐,直到不能忍耐時睜開眼睛看到底有多臟為止。助手在涂液體時應隨機使用透明液體和不透明液體,隨機使用清水和其他液體。這樣,當患者一睜開眼時,會出現手并不臟,起碼沒有想象的那么臟,這對患者的思想是一個沖擊,說明“臟”往往更多來自于自己的意念,與實際情況并不相符。當患者發現手確實很臟時,洗手的沖動會大大增強,這時候,治療助手一定要禁止他洗手,這是治療的關鍵。患者會感到很痛苦,但要努力堅持住,助手在一旁應積極給予鼓勵。   在這一關鍵時刻,助手的示范作用很大。助手可在自己手上也涂上液體,甚至更多更臟,并大聲說出內心感受。由于二人有了相同的經歷,在情感上就能得到溝通,對臟東西的認識也能逐漸靠攏。這時,患者要仔細體會焦慮的逐步消退感。   滿灌療法在剛開始時把人推向焦慮的頂峰,但隨著練習次數的增加,焦慮會逐漸下降,強迫行為也會慢慢消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esso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